编者按:
此文系作者在庄仕华志愿者学院、孝廉文化促进会举办的《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 关爱退役军人》主题报告会上所作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
我叫王干,一名退役军人,一个始终怀揣着军人精神和为民之心的普通人。从军旅生涯到退役后的创业之路,再到投身公益事业,我始终坚持着“我永远是党和人民一个兵”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就是《我永远是党和人民的一个兵》。
一、我永远是党和人民一个兵,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个人价值多年来,我始终秉持着“实”字为本的原则,依托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的身份,致力于扶持会员企业和有就业愿望的市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和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实践创新,赋能乡村振兴。2020年,我所在的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和引入的新产业企业得到了协会和社会的广泛肯定。我以务实求进的态度,继续发挥促进会的优势,构建了更好的会员服务体系。我们组建了化工、装备、农业三大板块集团,并实现了“五库三链”全新服务体系,即资本库、知本库、产业库、信息库、人力库和商业链、公益链、生态链。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2021年的工作,确保了会员企业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
加强协作,助力河蟹产业。2021年9月,我代表市快递行业协会,组织了一场快递行业助力盘锦河蟹产业发展的座谈会。会议中,我们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如何提高服务、支持创新创业以及如何促进河蟹产业的发展。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对接了河蟹产业的需求,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共同助力盘锦河蟹走向全国,实现互惠共赢。
推动企业与农村的融合。2021年,我带领团队邀请盘锦蟹稻人间水产有限公司下乡进村指导水产养殖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专家们走进农户现场,进行一对一的知识培训和创新思维的引导,帮助农户开阔视野,增强产业创新和销售创新的能力。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我的创新创业工作,不仅为盘锦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将继续秉承“实”字为本的原则,带领我的团队,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永远是党和人民一个兵,爱心助学是肩负的责任以“真”心绘就希望画卷。自2018年起,我开始关注并资助一个特殊的家庭,这是一个来自安徽的普通家庭,居住在兴隆台区惠宾街道胡家村,家中有三位孤儿,两个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亲不幸离世,母亲也已失联,只剩下72岁的爷爷奶奶勉强支撑。为了帮助这三个孩子,我不仅定期筹措学习费用,还会在每年的换季时节为他们送去衣物,确保孩子们不受冻。每当我看到张玉信爷爷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中透露出的感激与信任,我知道,这就是坚持下去的力量。五年的时间里,孩子们的成长成了我心头最柔软的部分,我甚至比对待自家孩子还要上心,生怕他们在任何一刻缺少关爱或支持。
跨越千里,传递温暖与希望。201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我带领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的45位骨干,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每日一善”团队联合出发,跨越数百公里,深入小德营子、二道湾子、巴什罕乡,只为将温暖送到12个需要帮助的家庭手中。我们不仅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和助学金,更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在学生亮亮的家中,我目睹了母亲卧病在床的情景,当即决定不仅要解决亮亮的学费问题,更要为他的将来规划道路。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时候,改变命运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温暖的手势。
四处奔波,为爱集结力量。从2017年起,我便开始四处奔走,为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募集爱心包裹。无论是云南鲁甸地震后的紧急救援,还是四川大凉山小学房屋倒塌后的紧急援助,我都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至今,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爱心团队已经累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爱心助学包裹,这些包裹,不仅仅是物资,更是我们对孩子们沉甸甸的祝福与期待。回顾过往,我深感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的自豪与责任重大。我永远是党和人民的一个兵,不论是在军营保卫国家安全,还是在商海拼搏创造经济价值,抑或是在公益的路上播撒爱心,我始终秉持着“真”心助人、服务社会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军人的誓言。未来,我还将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用心中的那一抹绿,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光明与希望。
三、我永远是党和人民的一名战士,扶危济困是必须的准则。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一个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士兵。自2017年起,我带领着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的爱心团队,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扶危济困。这条路,铺满了汗水与泪水,但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与社会的大爱。
东西南北,足迹遍洒人间烟火。六年光景,两千多个日夜,我和我的团队穿梭在盘锦的每一个角落,东至古城子,西至欢喜岭,南抵田庄台,北达陈家镇,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市乡村,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心中。每一次走访慰问,每一次款物送达,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我们不仅是送去了生活必需品,更是送去了春天般温暖的气息,让那些生活在阴霾之中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雪中送炭,细微之处见真情。2017年的盛夏,阳光炙烤着大地,我和团队来到了建昌,那里有一个家庭,一个兄弟的破旧鞋子露出了脚趾,那一刻,我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自己的鞋,套在他脚上,那份感动,不仅温暖了他的心房,也让在场所有人见证了人间大爱。2021年的冬日,一位91岁的孤寡老人,身上的棉衣已是十五载风霜雨雪的见证,我将自己刚买的新羽绒服与红围巾披在她肩上,那一刻,老人的眼泪如泉水般涌出,那份感恩,穿透了岁月的尘埃。
生活的守护者,心灵的抚慰师。李用奎和王桂芹,一对患难夫妻,生活拮据,儿女不在身旁,是我们团队的常客。每一次探访,每一次交谈,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他们干涸的心田。当得知李大爷因病痛折磨,行动受限时,我四处寻医问药,不辞辛劳,只为让他减轻痛苦。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老两口感慨万分,仿佛找回了久违的亲情。
无私奉献,照亮他人,温暖自己。王金丽,一位离异女性,长期卧床不起,饱受病痛折磨,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姐姐。面对这样的困境,我没有选择旁观,而是伸出了援手。每周四、周六,我总会安排志愿者上门帮忙,节假日时,更不忘送上节日的问候。三年来,这份坚持如同一道光,照亮了王金丽的生命最后阶段,也为她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心灵鸡汤,唤醒生命的奇迹。尹华,一位遭遇车祸的女孩,身心俱疲,几近绝望。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我带着团队的志愿者,一次次出现在她面前,给予她鼓励与支持。一碗碗鸡汤,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如同甘霖,浇灌着她干涸的心田。终于,她重新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身体逐渐康复,生活也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公益路上的领航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引导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我将带领我的团队,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行,用我们的双手编织爱的网,用我们的行动书写人间大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度,让更多的人因我们而微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在何处,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党和人民的一个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选择奉献与冲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添彩,这是我毕生的追求,也是我永恒的诺言。
1993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多次荣立三等功。 2004年,退役后,转业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盘锦市分公司,从一名司机到“营销状元”,从门外汉做到了业务骨干。2017年开始,我带领盘锦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爱心团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爱心助学、拥军优属,等公益事业……。目前,如今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爱心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在全国各地组建18个分团,也将爱心播撒到云南、四川、营口、锦州等地。
党和部队塑造了我,退役后我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本色,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积极参与公益,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多项荣誉,包括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关爱传递使者”,以及“优秀共产党员”“杰出工作者”和“时代楷模”等称号。此外,我还被授予“盘锦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和担任老兵调解员。多年来,我共获得了48个全国、省、市级荣誉证书和奖章,以及25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