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著名的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为了唤起公众环保意识,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教育计划“根与芽”。20余年间,该计划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人,来自北京,毕业于麻省理工的任晓媛就是其中一个。
从北大附中的“根与芽”社团,到毕业于麻省理工的环境研究者,再到归国建立专业的农村水资源管理平台MyH2O,对于任晓媛来说,就是从根成为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先是去往印度一线调研,后又深入中国农村,通过积累样本使水资源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如何让一个科学问题真正地接地气,这是任晓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希望,MyH2O平台能够承担桥梁的角色,一方面用专业的态度去检测问题,另外一方面用“村民化”的语言去描述、回答问题。而她自己,仍会与公益同行,勇往直前。
“根,在地下四处蜿蜒而生,为植物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芽看似柔弱,但为了接触到阳光,它们努力生长,甚至可以钻透厚厚的砖墙。困扰着我们这颗星球的种种问题就好像是那些砖墙。成千上万如根之坚、芽之韧的年轻人遍布世界,为了更广阔的光明,他们一定可以冲破重重壁垒。"
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来自著名的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她 的一生都在致力于野生动物研究和环境保护。
为了唤起公众环保意识,珍妮建立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教育计划,命名为“根与芽”。
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在50余个国家,注册了1000多个团队,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年轻人。
而来自北京,毕业于麻省理工的任晓媛就是其中一个。
从北大附中的“根与芽”社团,到毕业于麻省理工的环境研究者,再到归国建立专业的农村水资源管理平台,对于任晓媛来说,就是从根成为芽的过程。
Part1
从“根与芽”出发,开启环保之路
“晓媛,我觉得你不适合竞赛,因为竞赛需要专注地阅读课本、练习题目,没有办法分身去关注更多的事情。但你好像对这个世界、对自然、对人类都有很多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高中阶段的任晓媛,曾经获得过老师这样的评价。
在北大附中,这样学霸云集的校园里,任晓媛显得有些特别。
尽管成绩很好,但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关注自己的成绩和生活。通过一次“捡垃圾”的环保活动,她有机会加入到在北大附中设立分部的“根与芽”社团,并成为新一任的社长。
在这个社团中,她逐渐对公益话题有了了解和接触。保护黑猩猩、促进城市“减塑运动”、了解各类水资源问题…… 这些区别于课本、考试的新鲜事物,让她明白生命不仅仅是成绩、金钱、健康等个人标签,更应该是竭尽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自己的光能够向他们发射。
有一次,任晓媛在便利商店买寿司,她随手拿了一双一次性筷子,遭到了社团成员的批评:“社长你怎么这样,我们都是用手抓着吃的。”任晓媛说,“在这之前我很难想象‘环保’这种高于个体的概念可以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足以让人放弃自己的一些欲望和便利。”
而环保正是我们开始注意生活中的点滴开始的。
Part2
接触水资源处理第一线,
发现“真”问题
“其实当时面对着很多个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些是可以直接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过程会便利很多。但当我知道有机会可以去印度进行调研的时候,我还是决定去第一线。因为只有在第一线,才能了解到真正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在环境保护领域内进行探索,高中毕业后的任晓媛选择去了美国瓦萨学院读本科,后到MIT(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环境工程学硕士学位。
而在完成硕士论文的过程中,前往印度进行调研的经历,又让她收获颇丰。
“印度的厕改推行了非常多年,耗费了政府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但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印度很多人并不觉得随地大小便是一个问题,他们钟爱一边在野外上厕所,一边冥想,放松自己的过程。所以才会对政府三番两次进行厕改的呼吁,而无动于衷。”
在印度进行探访的任晓媛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种“奇特”的习惯是她在之前的生活中未曾了解过的。两种文化的碰撞,也让她对世界的“差异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印度政府在历经了几轮这样失败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选择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让民众意识到,“厕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当地的慈善机构会制作很多宣传资料,告诉居民,如果在室外进行如厕,会引来许多飞虫、苍蝇。而这些携带细菌的飞虫,极易落入人的食物,导致腹泻等疾病。这样一来,花在治疗上的费用,将远远大于修葺厕所的费用。
这样直接站在居民角度的劝说方式,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愿,也让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而这种变革式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模式,也让任晓媛眼前一亮。除此之外,印度成熟的水资源管理状况,也让她感慨颇深。
“印度政府和当地的NGO进行合作,在当地建立了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几乎涵盖每家每户每个厕所以及供水的每一口公共井的水质数据。”
任晓媛一边惊讶于印度水资源保护的成熟和完善,一边又对中国在这方面的不足,深感担忧。中国如此之大,水源情况复杂,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很多地方缺水、水质极差,出现了多个癌症村、肾病村,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很多居民在患病之后,尽管怀疑是由水源问题导致,但没有确凿的数据和标准予以佐证,给病症的诊断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她明白改变的时机已经来临。而第一步就是深入中国农村,收集乡村关于水资源状况的一手信息。
因为那个时候的任晓媛还尚未归国,于是她与团队号召在中国的大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来采集信息,收集数据。这份号召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来自祖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对自己所在地的水资源进行采集,观察。
就这样,任晓媛与团队得到了第一份珍贵的一手数据。而身处国外的他们,则与国内的小伙伴密切配合,将得来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分析与对比,绘制出直观可见的地图,让更多的人得以观看、了解。
在建立MyH2O水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任晓媛曾怀疑自己的能力,年轻的自己能否担负这个可能改变中国人健康状况的大问题。
而这个时候,任晓媛在MIT的导师鼓励她:“这些不是你现在应该担心的,你应该关心的是时机有没有到。你要优先考虑这个事情适不适合,如果适合但是能力不够,就应该找更多人去做这件事”。
“天助自助者”,怀抱经验,聚集团队,农村水资源的改造之旅就此开展。
Part3
积累样本,
高效解决各类水资源问题
“团队现在所做的事情,在我看来,还在积累阶段。我们对中国现存的各种各样的水资源问题进行收集,有些是旅游业导致、有些是工厂排放、有些是环保意识欠缺。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我们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区别于平台创建初期,由大学生团体对水资源问题进行申报,团队出面调查的方式,目前MyH2O平台会在项目落地调查之初,对出现水资源问题的村庄进行三个维度的考量。第一,从宏观层面上确定这个村庄的水资源问题受哪个因子影响最严重,例如农业比较发达、工厂比较多,或者矿业比较多等等;第二,根据检验出的数据、指标,判断水质本身存在的问题。第三,根据现状,需要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例如污水治理、环保意识的宣传等等。
这样三个维度的删选,可以帮助任晓媛团队节省大量的时间、空间,以较高效率发现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链接最合适的机构和组织进行帮扶。
创立至今,与MyH2O合作的115支高校团队,上千名项目志愿者,分布在全国的23个省,涉及1000余乡村,收集了3200余水样检测和3000余健康与卫生性问卷调研。专业的调研方法论与遍地的志愿者团队使MyH2O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各类水资源问题。
Part4
创建桥梁,
链接科学与民众
“其实做公益是一件很慢的事情,尤其是水资源这一块,你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微小的变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当你不会有持续性的激励时,你就会产生懈怠。这对我们团队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现代人的节奏很快,快节奏付出,就希望得到快节奏的收获。但环保事业却正好相反,它需要你耐心地与人相处,与这块土地相处,与这条河流相处。
而每当失去新鲜和成就感时,任晓媛都会带领团队去与当地的村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正在遭受的苦难和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被任晓媛称为,“确认自己正在做一件对的事情。”
在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任晓媛能够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体会被污染的水资源给他们带来的焦虑,这让任晓媛觉得自己的公益行动是有意义的。
“我一辈子在这个村子,老了病了也就算了,但是希望孩子走得越远越好,不要再回到这个污染的地方。”老人的心愿质朴又无奈。
在一些水资源问题严重的村庄里,一些贫困的老人会选择自己去喝水窖的污染水,但舍得花费高昂的价格给孩子们买桶装水,以保证安全和健康。
每当任晓媛了解到这种情况,她的心情是苦涩而又复杂的。一方面,她感动于老人对于孩子的付出。而另外一方面,她也知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和根本途径。她需要带领团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中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
而除此之外,她看到太多勤劳能干的群众,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平静状态下的勃发生机,“公益开拓了我的思维和认知,使我对这个社会更有信心。”因此,尽管前路困难重重,她的决心却无比的坚定。
而在这个过程中,任晓媛的收获却不仅仅在于此,更多的是,她对公民科学一词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有的时候我们去衡量一个水资源问题,我们会用各种专业的数据、指标、试纸等等,但当你把这些结果反馈给村民的时候,他们是听不懂的。"
如何让一个科学问题真正地接地气,这是任晓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老百姓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研究成果,让科学家也能够体会老百姓想要的是什么?这中间需要一座桥梁。
任晓媛希望MyH2O平台能够承担桥梁的角色。一方面用专业的态度去检测问题,另外一方面用“村民化”的语言去描述、回答问题。任晓媛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公民科学’的探索者,而平台能够成为公民科学沟通的翻译器。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MyH2O平台的也让一些切实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MyH2O第六期吾水计划中,兰州大学志愿者走访了兰州天水市甘谷县的村民与村干部,并发现部分地区以水窖储水为主,水源仍然存在部分氨氮、浊度等超标的情况。项目后续立项进入了MyH2O吾水专项阶段,MyH2O专职人员前往甘谷县展开在地走访工作,对村庄基本情况、饮用水水质访问,并与当地政府部门领导进行了合作意向洽谈,与红十字中安救援队合作推动了“安民吾水”专项,并计划于9月在“安民吾水”项目组的支持下在地落地水站等相关硬件设施。
时光容易把人抛。
从北大附中的“根与芽”社团出发,与公益同行的岁月,任晓媛已经走了快十年了。
公益事业的萌芽扎根于心,在付诸于行动之后,它终将会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根,长成参天大树,庇荫每一口井,每一条河。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