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徐恩惠,1960年入伍,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珍宝岛战役。1985年盘锦军分区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政治部主任,1997年退休。2008年,秉承“创业不忘党恩,创业回报社会”理念,他拿出退休后10年打拼的积蓄,创办了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
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徐恩惠却还与过去一样,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在熟悉的人看来,他一点也没变,还是那样努力、实干。来到他的公司大门口,“新时代工人讲习所”和“新时代党管武装国防教育室”两块牌子格外醒目,这里还是“党性教育基地”“基层党建示范基地”……
11月23日下午,天阴沉着。徐恩惠说,上午刚刚接待完一拨参观者,是在盘锦参加辽宁省工商联系统宣教工作会议的70余名与会人员。这一次,他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18个章节、104个小节精心制成了“百米长卷”,用40块版面、20个展架集中进行展示。徐恩惠的这份用心,让参观者十分感动。
“感谢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的免费救助,感谢杨师傅的大力帮助……”不久前,来自建昌的农民单新宝写下了一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讲述他驾车行驶到京沈高速沈阳方向531公里处时,车辆发生故障,是徐恩惠的公司提供了无偿救援,才得以脱困。
徐恩惠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改造供暖小锅炉,将节省的1万多元补助给每位参与职工;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施救车辆分布在职工家住地,实行“短、平、快”,方便职工、服务客户;在企业设立“雷锋存折”,连续多年组织捐款扶贫……这些是徐恩惠最质朴、最深沉的行动表达,让职工和服务对象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徐恩惠生活俭朴,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但他却不惜花费300多万元,到全国各地购买战争遗物、纪念品,利用公司近400平方米的商网办起了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展览室,内存史物700多件。
截至目前,来自北京、上海等外地及盘锦本地300多家单位前去参观学习,团队有的多达上百人,最多一天接待10拨参观团,几万人受到教育,不收一分钱。现在,这里也是党史教育展览室、国防教育基地,以“文图并论、物证并展”的形式,成就了一座城市的红色“记忆”。
“徐老身上的精神让人感动、受益。什么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最好的回答”“一名老党员的情怀,凝聚对党的热爱,深深值得我们学习”……小到6岁孩子,大到86岁老党员,到这里参观之后,许多人写下了自己的感言,由衷地向徐恩惠表达敬意之情。
“有人问我,你花这么多钱,家人知道吗?我说,全家人都知道,我一生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干的都是正事、积善立德的事。”徐恩惠坚定地说。曾有人想花重金收购全部展览品,但徐恩惠的回答是:“给多少钱也不卖。”有人要投资建馆,挣钱对分,也被徐恩惠回绝了。“收钱的事不是我的初心,我的初心是义务开放,让更多人受到爱党爱国的教育!”徐恩惠说,办展览室的初衷,为的是让大家能铭记历史,不忘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徐恩惠用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坚持10年按上级要求在企业办民兵组织;连续12年开展“双拥”活动,每年自出资召开“双拥”座谈会,促进老兵“双拥”“十带头”;义务拖修军车10多辆,价值30多万……他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通读原著、选读经典、跟着“讲话”学、精心领悟提炼……常年累月地学习,早已成为徐恩惠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精神追求。他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将党的理论成果归纳总结印制成50类、3.2万多份“口袋书”,赠送给企业员工及盘锦军分区、市区相关单位,做到学习成果共享。徐恩惠在公司专门利用800平方米的商网办起了党建汇展室,截至目前共有30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前去参观学习,成为全市非公党建的一面旗帜。
因为党的理论知识过硬,徐恩惠被很多单位邀请去上党课。每次,他都欣然前往,自带一瓶茶水、手拿一篇讲稿,讲上一个小时,却分文不要。有一次,正赶上他生病,但他照讲不误。他怕别人看出身上插着导尿管,就把尿袋抬高挂在腰间,再穿上一件长款大衣,严严实实地盖住。回到家,他才发现尿袋里渗出了好多血,家人看到心疼不已。原本医生劝他卧床休息一个星期,但他坚持上班工作,一个星期讲了三次党课。
徐恩惠先后荣获国家爱国拥军促进会双拥模范“入围奖”“提名奖”,被辽宁省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爱国拥军模范”“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辽宁好人”“最美讲师”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企业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成为学习的标杆。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