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强调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文章为中国汽车市场注入了一阵强心剂。当下,我国汽车销量经历了连续20个月的负增长,反映出的实质是中国车市长期以来依赖于消费红利的高增长模式退坡,同质化竞争严重与技术瓶颈壁垒两大难题横亘在汽车产业面前。但是,对于处在相对低谷期的中国汽车行业,既要正视困难,也要拨云见日,看到变革中的发展机遇,奋发图强,重装启航,相信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消费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社零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益强,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对汽车消费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即便是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我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连续11年蝉联世界第一。虽然,疫情给了2020年汽车市场一记当头棒,2月份我国汽车销量仅31万辆,下降达79%。但是,我国汽车消费的潜力犹在,尤其是随着近期一系列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限购城市松绑带来购车刚需、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有望被激活以及老旧车辆置换等需求得到释放,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回暖可期。
市场竞争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产能处于持续放大的爬坡阶段,政策利好与消费需求叠加释放让部分车企习惯了高增长红利的舒适区,以高产能产品抢占新市场,忽视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风险。在高销量红利消退后,部分企业骑虎难下,市场也陷入同质化竞争严重、技术落后等的尴尬局面。中国汽车由高产量向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路径,跑马圈地模式注定走向尽头。行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各家车企更要进一步提升竞争意识,苦练内功,主动迎合向上发展的汽车消费氛围,在供给端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科技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希望。中国的汽车工业想要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由大变强,关键在于能否抓住传统汽车发展减速时期布局新技术的机遇。近年来,全球风投资本与科技企业大力度布局,苹果、百度、谷歌等企业纷纷跨界涉足智能出行。未来随着万物互联时代渐近,未来汽车工业的转型方向也将成为满足用户对美妙出行无限向往的绿色化、智能化,汽车将作为智能出行的硬件载体通过跨界、创新、融合被赋予新的定义,这注定将会是新的巨大蓝海,也是行业的大转折点。行业革命性的变化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应该认清形势、锚定方向,不断解放思想,突破固有观念,从而使得中国汽车工业在下一轮的竞争中更有机会抢据有利地位。
汽车行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现代社会繁荣的基础,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汽车注定将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中国汽车而言,疫情带来的冲击是短暂的,行业面临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做大做强既是自身发展需要,更是全国人民的期许。拨云见日,中国的汽车市场,注定大有可为。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