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黄金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我国黄金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世界黄金行业的追随者已成长为一个领军者。”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在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改革开放40年系列访谈》栏目时深情说道。
改革开放让中国黄金行业蓬勃发展
今年,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黄金行业。
“黄金产量,从1978年到2018年,全国生产了7593吨黄金,其中去年黄金产量是426.14吨,是1978年黄金产量的21.7倍。”
“黄金消费量,去年消费量是1089.07吨,今年预计黄金消费量1150吨,1979年消费量仅仅是3.99吨,今年预计是1978年消费量的288倍。”
“黄金储量,2018年,预计实现查明黄金资源储量14000吨,2018年是1978年(工业储量+远景储量不足600吨)的23.3倍。”
“全国珠宝首饰产值,2018年预计全国珠宝首饰市场规模7227亿元是1978年(约1亿元)的7227倍。”
“国家黄金储备,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黄金储备1842.6吨,是1978年(398吨)的4.6倍。”
“国家外汇储备,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为30530.98亿美元,是1978年1.67亿美元的18282倍。”
......
21.7倍、288倍、23.3倍、7227倍、4.6倍、18282倍......40年艰苦奋斗,40年风雨兼程,这一组组数据,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黄金行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
“如今我国已经蝉联11年全球第一产金大国地位;连续5年是全球黄金消费第一大国;全球的现货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一;黄金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二;黄金工业初具规模,在全球黄金工业的版图上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宋鑫口中的连续多个“第一”,印证着改革开放是中国黄金行业发展进步必由之路,也是中国黄金集团实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目标的必由之路。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的中国黄金集团阔步向前。图为总部大楼外景。图片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我们将目光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那时起,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明显改善。而中国黄金集团的前身——中国黄金总公司于1979年9月16日应运而生。
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亟需外汇购买技术和装备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问题,黄金这个“硬通货”换来的外汇解决了国家燃眉之急。“黄金战略”从利用黄金赚取外汇购买国家急需的技术设备,到如今为人民币增信,成为国家金融稳定之锚。
“在我国,虽然黄金占外汇比重是2.2%左右,但是它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为人民币国际化增信,增加人民币含金量的作用。黄金作为主权国家货币的终极价值尺度,被认为是国际货币的信用基础保证。从货币发展史上看,英镑、美元、欧元的世界地位都与大量黄金储备密不可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的黄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有可为。”宋鑫说。
顺应改革开放浪潮 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位于河南三门峡的中国黄金集团所属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全景。图片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中国黄金总公司承担了“多产金”的国家重任,找资源成为一代又一代黄金人的念念不忘。如何坚守“资源是矿业公司生命线”这一核心理念,中国黄金集团在保持产量连续提高的前提下,保有资源储量连年保持增长势头。在国内重要成矿带上形成内蒙古长山壕、河南三门峡等若干大型资源基地,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由过去的粗放式的速度效益型转变为依靠内涵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宋鑫表示,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数字化矿山建设是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抓手。创新驱动战略促发展,两化融合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进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试点企业有8家,内蒙古矿业、湖北三鑫被列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中国黄金集团发起成立的黄金行业两化融合联盟,推进全行业数字矿山建设水平,涌现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矿山建设成果。
中国黄金集团湖北三鑫公司通过降低分离粗选和精选处回水对浮选的影响、降低二段分离浮选的入浮细度等流程中的关键工艺指标,确保回收率指标的稳定和提升。图片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全过程成本管控,是近年来中国黄金集团将成本领先战略上升为集团发展的核心战略的具体实践。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通过优化“五率”、降低“五费”、降本增效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推动全过程成本管控,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节约成本14.42亿。
“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靠改革。把集团的权利下放到上市公司,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战斗,让大家决策更快,反应更迅速,整个效率更高。”宋鑫的这句生动表达,是中国黄金集团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缩影。适应新时代国企改革要求,集团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引入资金22.5亿。同时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及减少法人户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现轻装上阵。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乌山铜钼矿项目为国家级绿色矿山示范单位,被誉为中国铜工业的新坐标。图片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既开发金山银山又保护绿水青山”,中国黄金集团走出了一条践行矿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在生态保护、资源开采、“三废”综合利用、达标排放、工程复垦等方面积极发力,已有31家矿山入围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用实际行动让矿业一改过去污染环境和落后的代名词,完成绿色矿山,新型的现代化矿山的完美“蜕变”。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黄金集团圆满完成了国家在黄金领域的全部科技攻关任务,“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国家科技项目60余项。“我们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自主研发的生物氧化提金和原矿焙烧提金技术在全球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到现在为止,集团制定的标准占到了全行业黄金标准的95%以上。研制出的环保型浸金试剂CG505、极高浓度氰化尾液3R-O新技术级装备、氰化尾矿库雨季淋溶液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等也在全行业包括在国际引起强烈的反响。”宋鑫还谈到,集团16项关键技术入选了国土资源部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目录,贵金属纳米级材料研究未来将和军工,以及高科技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迈出“走出去”步伐 做“一带一路”建设先行者
宋鑫说,“ ‘ 一带一路’是一条黄金之路,‘ 天下黄金是一家’,携手‘ 走出去’才能更好实现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为什么称“一带一路”是“黄金之路”?宋鑫表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拥有的黄金资源总量达到了26700吨,占全球黄金资源总量的47%左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黄金产量大约有1160吨左右,也占到了全球黄金产量的36%。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黄金消费量占到了全球黄金总消费量的80%。全球十大黄金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就有6个。全球排名前30的大金矿,“一带一路”沿线有7座。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矿,也在“一带一路”沿线上。这些自然禀赋决定了“一带一路”契合了中国黄金产业的需求。
沐浴“一带一路”春风,中国黄金集团大胆迈出“走出去”步伐。如今,中国黄金集团已在刚果(布)建设了索瑞米铜铅锌矿;在吉尔吉斯斯坦建有一座大型铜金矿和一座金矿;还成功购买了俄罗斯克鲁奇金矿70%的股权,首次实现中国国企对俄罗斯战略级资源的控股......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中国黄金集团组建了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通过与国际矿业市场、资本市场的磨合,建立了自己的项目信息库。另外,中国黄金集团拥有的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可有效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黄金资源的开发难题,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智库支撑作用。同时,中国黄金集团在国际市场的评级中获得BBB等级,维持着非常好的国际形象。
“我们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黄金机遇期,努力做‘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进一步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国家金融安全筑起坚实屏障。”宋鑫说。
被誉为“中国黄金第一矿”的吉林夹皮沟金矿外景。图片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40年,中国黄金行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过往。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黄金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站在历史新起点,中国黄金集团的新时代中国黄金强音已经奏响,新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