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菜品涨价现象引发热议——
餐饮业自救靠涨价行吗
□ 餐饮企业菜品涨价的背后,反映出了餐饮业受疫情冲击遭受的巨大损失。有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或将有更多餐饮企业提升菜品价格。
□ 涨价是一把双刃剑,餐饮业还得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合理消化压力,开展自救才是长远之道。一些餐饮企业与其在涨价上动脑筋,不如在创新产品和经营方式以及持续优化服务上多下功夫。
近日,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餐饮业开始逐渐复苏,清明假期更是迎来了消费小高峰。与此同时,一些餐饮企业上调部分菜品价格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热议。其中,有网友晒单抱怨重新开灶的海底捞涨价明显,半份土豆片售价13元,平均一片土豆1.5元……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回应菜品涨价问题时表示,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4月7日,海底捞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称,因人工采购消毒成本增加,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事实上,涨价的餐饮企业并非个案。有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企业菜品涨价的背后,反映出了餐饮业受疫情冲击遭受的巨大损失。尽管现在餐饮业堂食陆续开放,但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很多门店都采取措施保持顾客距离,有的门店甚至明确一桌不能超过3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流量。有分析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或将有更多餐饮企业提升菜品价格。
在采访中,多家餐饮企业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餐饮企业陆续复工,但生意却还远远没有恢复。“餐饮企业要想短期内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不现实。”小龙坎控股集团媒介公关经理邵茜坦言,“报复性消费”不会那么快到来。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人更关注健康,对于在外就餐的潜在风险仍有担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从2020年3月1日起,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仅占16%。
与此同时,餐饮行业也面临严重损失。中国烹饪协会的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同期损失达100%以上。也正因此,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多地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旨在引导广大市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消费。
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经营压力,餐饮企业该不该涨价?企业自救仅靠涨价行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也给出了他的观点,“在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适当涨价,也可以保持原价格,用以争取消费者认同,增加市场规模效应。”蒋泽中认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市场消费会产生反弹,且力度很大,这正是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好时机,涨价明显会损害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品牌认同度。
部分餐饮企业降价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近日,肯德基推出了30元咖啡月卡,每天一杯,相当于每杯咖啡只要1元;麦当劳原价22.5元的汉堡现在仅售9.9元,还推出了一款周一会员半价活动。降价带来了大量消费者,有的门店甚至排起长龙。不少网友们感慨,在特殊时期,物美价廉更让人接受。
业内专家分析称,涨价是一把双刃剑,餐饮业还得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合理消化压力,开展自救才是长远之道。一些餐饮企业与其在涨价上动脑筋,不如在创新产品和经营方式以及持续优化服务上多下功夫。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莫远明建议,餐饮业涨价,必须充分权衡自身、市场与消费者三者利益。当下更需要抱团取暖,不能粗暴地“一涨了之”,通过涨价变相让消费者为自己的损失买单。同时,政府的政策调控与引导也应发挥作用,比如各地推出的消费券也将提振消费信心,也将帮助餐饮业渡过难关。(记者 吉蕾蕾)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