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医疗服务、科研攻关、协同办公、在线教育、物资调配等各条“战线”,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发挥出新基建的头雁效应。
“中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了新基建的潜力。”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认为,通过提升现有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将推动产业升级,极大释放生产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汤道生举例说,腾讯联合各方推出的防疫健康码覆盖9亿用户,使用人次超过25亿;健康小程序日访问用户超过3000万,核心接口日调用量超过10亿;在线网课支撑全国超过1亿学生远程学习……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的底层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同样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型。在C919大客机制造商中国商飞,与腾讯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系统,可用来检测飞机核心部件如尾翼的复合材料缺陷,自动化水平提高,成本降低,而且还可以检测出人眼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同样,借助人工智能图像诊断技术,对液晶面板进行缺陷智能识别,能够把识别速度提升10倍。
专家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促使各行各业涌现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成果。产业互联网是新基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产业升级,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助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认为,新基建的建设将激发更多新增需求,产生更深层次影响,加速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
“新基建的落地,将推动产业互联网驶入发展快车道。”汤道生说,新基建也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无疑将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新动力。传统基建如公路的普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从而带动了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新基建的建设,将让产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例如,5G的普及有望使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汤道生认为,进一步推进产业互联网应用,有必要整合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能力,集合成工具箱,开放给各行各业,为各个领域的产业升级提供数字化能力。
李颖指出,应对疫情也是对数字行业的一次压力测试。前所未有的网络流量洪峰,应对激增的在线需求,解决数据资源孤岛相互割裂、数据无法开放共享、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能力不足等问题,都亟须补齐短板,前瞻性地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工信部专家表示,发挥好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支撑作用,有必要制定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关键急需的标准,出台相关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