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彻底堵住“套路贷”,需要对其黑恶本质进行釜底抽薪。黑恶势力不除,“套路贷”总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开出“无抵押、利息低”等优惠条件,放款后肆意认定违约套牢借款人,通过恐吓借款人,最后以暴力手段侵占财产。现实中,以民间借贷之名行非法侵占之实的“套路贷”,让许多借款人深陷其中。种种套路,“精巧”程度超乎想象,影响十分恶劣。
多数骗局,都有一件华丽外衣。“套路贷”主要假借民间借贷名义,虚称各种优惠条件,通过“虚增债务”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进行催收等手段,达成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为了骗取借款人上钩,“套路贷”戴上了面具:借款合同经过精心设计,有些甚至出自熟悉法律的人的手笔,具备合法借贷的要件。这种“天衣无缝”的骗局,不仅令借款人难以准确区分,也让司法机关犯难。
“套路贷”总是选取对套路缺乏识别能力的群体下手。近年来流行的校园贷款,就有不少穿着“套路贷”的马甲。犯罪分子利用在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对不小心掉进陷阱的学生进行暴力催收。目前,有关部门治理非法校园贷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打击“套路贷”,不能有片刻松懈。要想彻底堵住“套路贷”,需要对其黑恶本质进行釜底抽薪。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涉黑“套路贷”案件。这起案件的犯罪团伙以“套路贷”非法敛财,所倚仗的正是黑恶手段。因此,打击“套路贷”骗局,关键是打击制造骗局的黑恶势力;治理“套路贷”,应在扫黑除恶行动的大框架中统筹布局。黑恶势力不除,“套路贷”总有死灰复燃的机会。相信随着扫黑除恶日益深入,“套路贷”背后的黑恶势力必将得到遏制。
“套路贷”多数隐藏在民间借贷的外衣之下,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因而,陷入骗局的借款人应主动寻求司法救济。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套路贷”是一种黑恶犯罪,为“套路贷”案件提供了明确的办案指引。当借款人发现“套路贷”诈骗后,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报警,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套路贷”有生存土壤,原因之一也在于大量短期融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借款人找不到正规融资渠道,或者无法满足正规渠道的资信条件时,便会寻求替代方案。正规金融服务渗透率不够,容易给非法金融活动留下野蛮生长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套路贷”必须疏堵并举,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为急需用钱的消费者提供可靠、便捷的渠道。
随着信用消费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种消费信用服务层出不穷。但享受不等于奢侈,明显超出未来支付能力的借贷行为,很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满足短期融资需求,也需要分清“救急”和“救穷”。所以,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应该成为抵挡“套路贷”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消费者、正规金融服务和监管机构拧成一股绳,才能汇聚起打击“套路贷”的众智众力。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