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盐多糖皆可引起遗尿症患儿多饮多尿。
儿童遗尿症,俗称尿床,是儿童期的常见疾病,指5岁以上女童、6岁以上男童清醒或睡眠期间不自主控制排尿而尿湿裤子或床铺,但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因,且至少2次/月。近年来,遗尿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观念认为小儿遗尿无需特意治疗,随着年龄增长会不治而愈,而实际上儿童遗尿症的自愈率低于15%,若不给予治疗,有0.5%~2%可持续至成年。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徐雯教授表示,儿童遗尿不仅影响小儿的身心发育及家人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患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易冲动、自卑及紧张和社交焦虑。因此,早期诊治和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病因复杂多样 注意6方面因素
徐雯介绍,儿童遗尿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涉及遗传、生理和心理因素,可以由一个病因造成,也可能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幼时遗尿,孩子遗尿的风险为43%;如果父母双方均有遗尿,则孩子遗尿风险高达77%。
2.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
3.中枢唤醒障碍。
4.膀胱功能障碍。
5.排尿训练不当。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家长训练幼儿排尿的方法不正确,夜间没有定期让孩子起床排尿。
6.心理因素:初入幼儿园、搬家、家中变故(亲人病故、父母吵闹、离异等)、黑夜恐惧、被家长打骂等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和情感危机,会引起孩子遗尿或者患儿遗尿症状加重。
家庭调护可从固肾健脾护肺入手
遗尿患儿长期尿床,往往会导致整个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父母常常需要不断为小儿换洗衣裤和被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父母如果因此不停地责备患儿,患儿则会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继而产生心理改变,如焦虑、自卑、刻板、冲动、孤独、沉默等。这些变化是生活中点点滴滴逐渐累积、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危害最为严重。
那么如何对患儿进行调护呢?徐雯介绍,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肾、脾、肺三脏不足有关,中医药内外合治可获良效,家庭调护应从固肾、健脾、护肺入手。
1.生活调护:调整生活习惯,要养成孩子睡前排尿,夜间少排尿,按时排尿的习惯;白天不要玩得太疲劳,可根据小儿尿床的时间规律,定时唤醒小孩,形成时间条件反射,逐渐养成夜间自行起床小便的习惯。此外,从半岁开始逐渐训练小儿控制排尿功能,一周岁后的小儿尽量脱离尿布或纸尿裤。
2.饮食习惯:晚饭尽量吃干饭,少饮寒凉的汤水,适当限制饮水,不喝饮料、糖水或甜奶,更不宜在晚上让孩子吃雪糕、西瓜等生冷食物。
3.心理引导:小儿遗尿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家长应加强教育、解释,排除孩子的思想顾虑,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应用粗暴、厌烦的态度对待患儿,以免加重小儿病情。尊重患儿的隐私,切不可当众数落小儿遗尿的问题。对于日间遗尿的小儿,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避免周围孩子讥笑和孤立患儿。重视心理引导,避免打击小儿的自尊心。
4.加强锻炼:要加强护理,避免受凉感冒。冬天注意保暖,尤其是腰以上和双膝关节。经常感冒、体弱多病常令病情反复难愈,故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饮食忌多盐多糖 可配合汤方食疗
徐雯表示,遗尿症患儿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因为患儿体质往往比较虚,可多吃猪小肚、虾仁、韭菜、黑豆、荔枝、桂圆、白果、核桃、栗子、山药、芡实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之品可损及脾胃功能;忌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症状。
同时,还可以配合以下三个汤方治疗:
1.芡实猪小肚汤:芡实10克,陈皮3克,猪小肚(猪膀胱)1个。猪小肚以食盐洗净,焯水去除异味,全部材料一同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1.5小时,以盐调味,饮汤。
2.核桃仁淮山瘦肉汤:核桃仁20克,淮山(干品)15克,猪瘦肉150克。瘦猪肉切块,焯水去肉腥味,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2小时,以盐调味后食用。
3.沙虫干猪腱汤:沙虫干15克,猪腱子肉150克,陈皮5克。沙虫干浸泡后洗去沙子,猪腱子肉洗净后焯水去肉腥味,同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1.5小时,以盐调味后食用。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徐雯教授
文、图/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高三德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