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食肆开始恢复营业,人们按捺已久的美食欲望开始复燃,炸鸡、火锅、奶茶纷纷提上日程……其实,很多人闭关在家也没少吃,由于运动量普遍下降,一不小心,可能就胖了不少,“游泳圈”也出来了。大腹便便不但影响形体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得脂肪肝,尽管不喝酒,但是吃进去的热量变成身上多余的脂肪并跑到肝脏里面去了。专家提醒,小小脂肪肝危害可不小,脂肪肝的本质是肝损伤,肝损伤的时间久了,就会变成脂肪肝性肝炎,如果不加干预,有15%~25%的概率可能变成肝硬化。另外脂肪肝还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慢性肾脏疾病、结直肠肿瘤、乳腺癌、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
患病: 四类人群易被脂肪肝盯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以下简称“脂肪肝”),从医学术语上说,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这其中的“胰岛素抵抗”意思是说脂肪肝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的作用下降了。因此,脂肪肝患者的代谢是失调的。
什么人会得脂肪肝?
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何润明指出,脂肪肝在代谢综合征、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患者中多见。具体来说,以下这四类人群最容易被脂肪肝盯上。
1.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动得少、吃太好,有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如多进食甜食(巧克力、蛋糕、雪糕、糖水、碳酸饮料等)、油炸食品、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鸡皮、肥肉、肥牛等)、肉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等人群。
2.肥胖症患者:男性腹围大于90cm,女性腹围大于85cm的,可称为肥胖。有数据统计,肥胖的人半数可能有轻度脂肪肝,重度肥胖的人脂肪肝发生率可达60%~90%,是普通人脂肪肝发生率的2~3倍。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和脂肪肝是“孪生”兄弟。有了糖尿病,就容易有脂肪肝,有了脂肪肝,也容易有糖尿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发生环境类似——吃太多、肥胖和运动不足。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全身代谢失调,从而也会导致血脂升高,脂肪代谢异常,脂肪肝这位小兄弟很快就会现身。而脂肪肝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就是体内的胰岛素作用下降了,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的,降血糖的作用下降了,说明糖尿病这个小兄弟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也要好好管理血糖。
4.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者:当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小于1.0mmol/l(男)或1.3mmol/l(女),或血压大于130/85mmHg时,就更容易患有脂肪肝。
危害:
小小脂肪肝可引发重大疾病
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脾胃科胡淑文医师介绍,脂肪肝的本质是肝损伤。肝损伤的时间久了,程度重了,会引起肝脏的炎症发生,变成脂肪肝性肝炎。此时可有轻度乏力、食欲下降、转氨酶升高。如果不干预脂肪性肝炎,那么,就有15%~25%的概率可能变成肝硬化。
脂肪肝属于代谢性疾病。患有脂肪肝的人很容易有代谢综合征,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脂肪肝患者更容易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除此之外,大量的医学文献表明,脂肪肝还与骨质疏松、慢性肾脏疾病、结直肠肿瘤、乳腺癌、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可见,小小的脂肪肝可引发重大疾病,不可忽视。
防治:
少吃多运动,“每餐少吃一口”
无论是要预防脂肪肝,还是治疗脂肪肝,都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运动是防治脂肪肝的最佳措施。饮食的量实际上就掌握在“每餐少吃一口”,“七八分饱”或是 “半饱”的水平,比以前适当少吃,且不觉得饥饿和影响日常活动为佳。有几句健康谚语说得好:“少吃一口,安稳一宿”,“七八分饱,青春不老”,“若要小儿身体安,常带三分饥和寒”。此外,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过多的糖和脂肪,还可以提高机体代谢率。每周至少4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或每周不少于200分钟。但运动要根据每个人的耐受量进行,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心脑疾病患者,不可盲目高强度地运动。对于年轻人,运动也需要循序渐进,短期内快速减肥会带来营养不足,新陈代谢不正常,反而危害健康。如得了严重的脂肪肝,就需要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慎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也可以通过针刺灸法、缩胃手术等方式治疗。
“总之,脂肪肝不可怕,可防可治靠自己。只要管住嘴,迈开腿,脂肪肝就会远离。”胡淑文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梁译尹、高三德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医院同德分院脾胃科副主任中医师何润明、胡淑文医师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