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马上就到了,很多人都在犹豫:能不能出游?出游是否有风险?在4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五一将至,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去旅行还比较安全,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本土病例,我们要保持警惕,要意识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等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
如果有出行的打算,需要注意什么?冯录召提醒,要从三方面注意预防。一是出行前做好准备,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应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联系景区,了解当地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剂物品,以便在路上使用。
二是途中要做好防护。如乘坐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三是旅行期间要做好防护。在游玩过程中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当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出去住宿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
冯录召特别提醒,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乘坐交通工具时,应尽量减少饮食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如果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相关阅读:在外用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排队时
排队时,要佩戴口罩,减少语言交流,与相邻顾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排队时打喷嚏的话,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采用肘部遮挡等。
2、取餐时
取餐时,应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
在付款的时候尽量选择二维码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支付方式,减少使用现金结算。
3、就餐前
就餐前,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且靠近门窗等通风较好的位置就坐,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聚集。
要注意手卫生,可以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是用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4、用餐时
用餐过程中,摘下口罩时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
避免面对面就坐,可以选择同向而坐,且相隔一米以上。
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的交流。如果餐厅就餐人员较多,应选择打包带走的方式。
5、就餐后
就餐结束后,应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
外出归家后,如何做好清洁消毒?
1.做好手消毒
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注意擦干宜使用纸巾。
2.外套衣服
回家以后外套直接挂在门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里穿的衣服分开。
如果感觉到外套可能被污染,比如接触了一些有可疑症状的人,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外套进行消毒处理。尽量选用物理消毒,如果物理消毒不行才选用化学消毒。比如衣服只要耐高温,就可以选用56摄氏度30分钟这种方式消毒。如果有烘干机,也可以把温度调到80度以上,烘干20分钟也可以达到消毒作用。
如果衣服面料不耐高温,也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来浸泡消毒,这几类消毒剂比较常用,一是酚类消毒剂,二是季铵盐类消毒剂,三是以84消毒液为代表的含氯消毒剂,这三类消毒剂做衣物的消毒都可以,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来进行操作。
3.手机
建议外出回到家后可以关闭手机电源,等手机彻底冷却之后,沾取适量75%的酒精或者使用对电子产品没有损害的消毒产品,包括用消毒纸巾擦拭手机表面,并做好手卫生。如果外出期间没有使用手机,就没有必要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
4.手提包
手提包可在回家后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然后悬挂晾干。(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原创、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