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看病”到“好看病”,从“看上病”到“看好病”,这就是患者看病需求的新变化。2018年1月4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提出了2018—2020年,进一步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做客人民网,就“多种创新医疗服务形式并举,提高百姓就医的获得感”这一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以医联体为载体,打造“顺义模式”
据刘清泉介绍,北京中医医院探索医联体的时间较早,从2013年开始,就以托管的模式,托管了顺义区中医医院,并将三级医院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引入该院,派出专家团队,在该院开展科室联合建设、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名老中医查房、联合开展科研、实施新的绩效考核方案等重点工作,使其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顺义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此后,该院又托管了延庆县、平谷区、怀柔区3所区级中医医院,公立医院托管模式带动区域医疗发展,惠及百姓健康。
在访谈现场,刘清泉说,通过这样一系列改革后,原来需要从顺义来北京中医医院就医的患者,在顺义区即可挂上专家号,让患者少跑路的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传承中医护理,营造有温度的就医环境
那么,北京中医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呢?访谈中,刘清泉表示,医院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医的优势。以护理为例,医院将中医皮肤科与外科几十年积淀下来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挖掘和整理,打造燕京中医护理名术,形成燕京中医护理传承体系。将退休的护理专家返聘回来,传授经验,指导年轻护理人员。开设燕京疮疡、乳腺、皮肤等5个中医护理门诊,对皮外科常见病如糖尿病足溃疡、乳痈、带状疱疹、湿疮等疮面,采用极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中医护理文化建设,该院以“主题护理”为依托,各科室选择1-2个优势病种,建立病友会。刘清泉介绍到,比如肿瘤科就专门针对肿瘤患者,成立了一个病友会“心莲家园”,用我手牵您手,共步治疗康复路;用我心换您心,共谱和谐医患情。
邮寄中药服务,患者取药足不出户
那么,在药学服务方面,该院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服务呢?刘清泉在现场给网友分享了以下几点:
首先,在该院门诊大厅开设了用药咨询中心,并有相关临床药师患者释疑解惑;
再者,医院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合作,开通中草药、代煎汤药、病历的特快专递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尤其方便了上班族、老弱及外地患者。
最后,该院对门诊患者的代煎药服务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管控升级改造,形成了饮片处方调剂、浸泡、煎煮、包装、发药等全过程的智能管控,煎药用水使用净水装置过滤后的纯净水,从而大大提高煎药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蔡熊更)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