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楼房仓、成品库项目在加紧建设。本报记者 邓伟摄
南六环外,一片占地300多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正在拔地而起。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楼房仓、成品库自4月1日复工以来,正在加紧推进建设。记者昨天探访看到,施工现场塔吊林立,500余名工人正在搭建盘扣架、做“井”字梁,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楼房仓、成品库项目是北京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项目坐落于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院内,位于京开高速公路和南六环路交叉口双源桥南1.3公里,与京港澳、京开、京津塘等多条高速公路相连,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5公里,距雄安新区100公里。
去年3月,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仓容26万吨,预计两个项目于今年年底主体结构完工,对外亮相。未来,这里将建成北京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中心,总仓容将近26万吨,对北京的米、面、油、肉、蛋、奶等实施应急保障供应。
过去,这片园区是京粮集团旗下的一处仓储基地。随着相关产业“退城进郊”和“疏整促”推进,占地370余亩的园区开始改头换面。2017年底,原首农集团、京粮集团和二商集团联合重组后,新成立的首农食品集团对园区功能重新定位,将过去的米、面、油保障,进一步扩充肉、蛋、奶,使得供应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此次疫情中,产能储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园区将按商品储备和产能储备一体化建设的构想,新增面包生产车间,形成更加完整的食品应急保障体系。预计今年年中,生产车间开工建设, 投产后每天可生产面包60万个。
如此一来,园区就形成一条应急保障的完整产业链。既有小麦储备,又有面粉加工,还有食品加工,形成产业闭环,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应急作用。
应急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筹建处主任齐金红表示,正在建设的立体化粮仓为3层。粮食“上楼”后,能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截至目前,部分库房已经实现封顶。受疫情影响,4月1日项目实现复工,较计划时间有所延迟,但齐金红表示,项目正加速推进,“目标不变,计划不变”,预计到年底项目主体结构将完工。
成品库房中,4座楼房仓正拔地而起——34米高的仓库只有3层楼。像这样的楼房仓目前在国内是第三例,也是最大的一例。据施工方北京城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储粮的特殊需求,楼房仓工艺更加复杂,施工难度也成倍增加。
数万吨粮食要“上楼”,加上散装粮食会产生巨大的水平推力,这就对楼房的“骨骼”提出更高要求。据介绍,楼房仓墙体达50厘米厚,同时对砂浆密实度和气密性要求特别严,墙上不允许留架子眼儿。在施工顺序上,也要求打柱子和填充墙体同时进行,不再进行二次结构,确保一次成型。从效果图外观看,新建的楼房仓和成品库外立面线条设计更具现代感,“颜值”也较传统粮仓大大提升。(记者 孙杰)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