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就校园疫情防控、高考时间安排、关心留学人员、大学生就业服务等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高考延期:坚持“健康第一”和“公平第一”
“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高考工作的影响,教育部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审慎研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今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王辉表示,高考延期主要考虑对“健康第一”“公平第一”的坚持。
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卫生防疫专家认为,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疫情防控风险相对更小。
“高考是涉及千万考生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采取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案,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王辉表示,同时,为切实把疫情对广大考生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复习备考的影响降到最低,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可以使考生有更多时间按教学计划在校集中学习,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
据王辉介绍,针对2020年高考工作面临疫情防控和时间推迟等复杂形势,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重点加强防疫措施、考试组织管理、应急准备三方面工作。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各地要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和各项预案准备,并积极开展灾害天气应急演练。
王辉透露,受高考延期影响,总体上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一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同时,高校秋季开学时间也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开学复课:防控措施、食品安全、教学衔接就位
“当全世界的疫情正在急剧暴发的时候,中国的学校开始陆续开学,这本身也是一种逆向前行。”王登峰坦言,开学复课会加大校园疫情防控的难度,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在坚持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措施到位前不开学、校园和师生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开学3个原则性条件的同时,严防境外输入可能带来的风险。
王登峰表示,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及时上报,确保已开学学校疫情防控安全。
针对日前贵州某中学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王登峰表示,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救治和排查,目前师生身体健康都得到了良好保障,当地也在启动倒查机制,追究相关责任人。
3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各校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针对社会公众关心的假期在线学习与开学后教学衔接问题,王登峰表示,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在开学前摸清学生居家学习情况,依据在线学习是否安排新课的不同情况,调整好教学方案,以组织串讲、零起点教学等不同形式做好开学后教学衔接工作。
“4月1日,青海省将陆续开始高校复课,新疆、山西、江苏等一些地区高校也将陆续复课。”王登峰表示,高校复课要在中小学开学的三个条件基础上,坚持错层次、错区域、错时开学。首先优先安排毕业年级及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复课,同时,高校所在地本地生源先复课,再安排低风险地区学生复课,高风险地区学生暂不复课,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地域学生返校。“高校开学复学时间由各地各校根据疫情形势研判和学生具体构成来确定,教育部不作统一要求。但因涉及生源跨地域流动,要求每所高校都要做好应急预案,所在地区也要针对高校开学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王登峰表示。
“从总体上来说,根据各个地区的疫情防控要求,各地各校针对学生应有良好自我防控措施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总体上将确保安全作为开学的前提。”随着开学临近,王登峰建议,学生要了解新冠肺炎及疫情防控基本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家长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
王登峰表示,在整个教育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各方面工作中,始终注重心理辅导,各地陆续开学后更要通过有效防控措施、线上线下学习有效衔接、健康的师生家校互动、丰富的教学活动,确保师生安心、顺心、热心、恒心。
贴心关爱:多途径帮扶海外留学人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外留学人员的安全、健康时时刻刻牵动着祖国的心。我国约有160万出国留学人员,目前仍然在国外的约142万。”刘锦介绍说,从1月25日开始,教育部“平安留学平台”持续发布信息,提醒在外留学人员注意疫情防范。近期,海外疫情暴发扩散,教育部与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各地各校一起,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心关爱、全力帮扶。
在海外防疫物资整体紧缺的情况下,驻外使领馆加紧筹措急需的防疫物资,以“健康包”“爱心包”形式第一时间发放到海外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留学生手中,协调解决签证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强与有关国家政府部门、高校沟通交涉,共同维护留学人员的正当权益。同时,教育部组织专家及时编印了《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加强防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整合高校资源,为留学生提供全天候24小时心理咨询。
根据驻外使领馆报回的情况,截至目前,我海外留学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例,对确诊的留学人员驻外使领馆第一时间提供领事保护,积极协助在当地就医。同时,敦促外国政府和高校公正对待我留学人员,给予尊重和人文关怀。目前,在外确诊的留学人员均得到及时诊治,其中11人已经痊愈。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推出更加严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国际长途旅行面临行程不确定和感染高风险,建议海外留学生按照世卫组织建议和各国防疫要求,科学理性做好防护,尽可能减少长途旅行,避免交叉感染。”刘锦表示,海外留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驻外使领馆联系,祖国永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
针对目前中方采取停止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的临时措施,刘锦表示,中国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各校做好境外来华留学生网上授课等线上教学,对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学术支持,通过线上指导等方式协助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等。对于有休学、退学或者延长学习期限意愿的来华留学生,将协助办理相关手续。目前,教育部已经指导各地、各校做好相关工作。
就业服务: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帮助
“教育部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开通一个多月以来,毕业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目前,平台已提供岗位信息700多万个,累计新增注册人数110万,投递简历超过1100万人次。”王辉介绍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信息,近期教育系统组织了一系列网上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搭建网络平台,推进网上签约,促进上下联动。
2月底,教育部推出“24365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会同5家社会招聘网站共同提供24小时365天网上就业服务。3月20日,教育部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为大学生网上签订就业协议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各省市和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网上招聘,近期日均举办各级各类网络招聘活动2000余场,3月份已累计举办7万场不同类型的招聘活动。比如南京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助力毕业生实现“云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提升‘24365’活动的内涵和功能,联合更多机构,提供更多岗位信息,切实提升网上签约的成功率。”王辉表示,高校开学后,教育部将指导各地各高校尽快组织各类现场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柴葳)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