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甘肃考察调研,要求甘肃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陇原儿女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一带一路”上的开放枢纽,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考察调研,深情牵挂的是困难群众,心心念念的是脱贫攻坚。2013年2月,总书记在定西、临夏等地,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勉励大家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2019年8月,在武威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要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党委副书记 李永仓:总书记的指示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动力,又给我们加了一把劲。我们通过党组织引领,整合帮扶力量,在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基层治理方面发力,确保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甘肃组织7.45万名干部驻村,围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易地搬迁等方面精准施策、精准帮扶。2020年底,甘肃726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如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甘肃正逐步形成以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集群,陇原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村民 马麦志:我们现在好瓦房住着,自来水也吃着,好路也走着呢,现在的日子比油果子甜。
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甘肃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期间对甘肃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在八步沙林场,总书记嘱托大家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黄河岸边,他要求甘肃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 第三代治沙人 郭玺:保护好绿水青山,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拿出钉钉子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使命在肩,不负重托。甘肃出台一系列地方法规及政策性文件,从预警监测、污染防治等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并对症下药,分区域实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工程,交出生态文明的“甘肃答卷”。
兰州市民 王昕月:现在黄河水也更清了,岸边绿树成荫,幸福感特别强。
大漠敦煌,千年一梦。莫高窟的保护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9年8月,他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目前,莫高窟270多个洞窟壁画已完成数字化采集,研究人员继续完善壁画修复技术、建设石窟监测预警体系等,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于宗仁:总书记对莫高窟、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让我们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在肩。我们按照总书记嘱托,坚持保护优先理念,用数字化赋能,让文物“活”起来,让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筑得更牢。
甘肃也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牢记嘱托,甘肃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聚焦构建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优化风光电开发布局。目前,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7%,绿色发展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陶正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为我们指引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将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为主要抓手,实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