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投入500多亿元,这项工程对农村地区为何如此重要?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诗平
根据水利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今年将投入500多亿元建设农村供水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已开工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达5000余处。
这项在各地积极推进的工程,对农村地区有怎样重要的意义?资金从何而来?“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预计今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达到85%
5月17日,在宁夏同心县和中卫市海兴开发区,200多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地作业——总投资超过23亿元的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是全国150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今年计划完成10亿元投资,完成全部管线建设,达到通水条件。
宁夏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施工现场。(宁夏水利厅供图)
“工程建成后将惠及近136万人,其中覆盖农村人口超过100万人。在解决了吃水难问题后,未来农村居民更多的用水需求将得到保障。”宁夏水利厅节水供水处副处长苏建华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已开工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达5000余处。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农村供水处处长胡孟说,今年一季度,全国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154亿元,429万农村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提升。预计今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达到85%,规模化供水工程将覆盖54%的农村人口。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不仅要满足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还需要统筹考虑改厕、洗浴、环境卫生、乡村旅游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用水需求。”胡孟说,今年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预计将超过500亿元。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表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关键在于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
家住高山之上的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付山村村民,祖祖辈辈靠存储山泉水生活,一旦下暴雨,泉水浑浊无法饮用;大旱年份,则需启动应急供水。记者了解到,自来水输送工程启动后,从山脚下的自来水管网引管,穿越隧道铺设了7500米长上山供水主管网,附近村落近2800名村民首次喝上了自来水。
德安县付山村自来水管网安装。(德安县水利局供图)
德安县水利局副局长陈则兵说,目前,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实现全覆盖,城乡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8%,村民喝上放心水,用上安全水。
据江西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钟爱民介绍,两年来,江西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提速,今年前4月落实建设资金近39亿元,开工工程达100余处。
在河南,2020年以来,50个县市区已启动“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的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建设,以解决农村供水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问题。
在安徽,2021年启动“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推进蚌埠等皖北6市地下水水源替换,让3000万群众喝上更安全的饮用水;在云南,投资208亿元从去年起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全力提升当地农村规模化供水水平。
“通过利用大水源、组建大管网、建设大水厂,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许德志说,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引调水工程等骨干水源作为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等水源工程,提升水源保证率;通过供水管网延伸、联网并网等方式,扩大供水范围;建设设施良好、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规模水厂。
统计显示,2021年底,我国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的比例为52%。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地已基本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浙江、安徽、山东、宁夏、新疆等省区规模化供水人口比例超过80%。
钱从哪儿来?专项债券、财政资金、银行信贷、社会资本广采博纳
记者了解到,今年逾500亿元农村供水工程投资,主要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地方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本等为主。
去年11月,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曾联合印发通知,鼓励加强政银合作,创新农村供水项目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今年4月,水利部召开会议,部署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农村供水等水利项目建设。同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脱贫地区加快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
云南省丘北县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项目施工现场。(水利部供图)
“钱从哪里来?我们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市县为单元打捆城乡供水项目,创新实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形成‘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30%、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70%’的融资机制。”福建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一级调研员黄敬光说。
黄敬光说,福建省把提高规模化供水作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2019年以来,福建省级统筹财政预算和一般债已安排21.5亿元,到位地方政府债券26.34亿元,使用银行贷款29.7亿元。2020年至2022年4月,福建省共完成投资145亿元,铺设管网1.5万多公里,供水覆盖人口760多万人。
缺人管、漏损大、水费收缴难,如何破解供水管网维护难题?
“村民居住分散,宁夏农村供水管网总长将近13万公里,存在缺人管、漏损大、水费收缴难等问题。”苏建华说,“我们以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助力供水管理体系变革,破解管护难题。”
据苏建华介绍,宁夏一些市县对城乡供水实行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服务”,实现城乡供水业务在线监测、自动控制、智能分析和数据集成,同时将管理服务平台与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方便村民百姓。
许德志表示,水利部正在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健全完善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农村供水管理一张图,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水量、水质等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和水泵机组等设备的自动控制,改变人工现地管理的传统手段,提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一些农村地区,有的供水工程超期服役,有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缺失,有的小型供水工程分布在山区、牧区和高寒地区,建设标准低,工程管护薄弱,出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处理。
对此,许德志表示,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推动各地对早期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网漏损率高、冬季管网易冻损的农村供水工程和管网加强维修养护,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一次轮修。同时,组织开展农村饮水状况全面排查和动态监测,每年暗访150个县,紧盯问题整改。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