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映照下,从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高处望去,广袤起伏的鸣沙山上,满载游客的驼队绵延数里,阵阵驼铃不绝于耳。
据敦煌市文旅部门统计,中秋国庆期间,敦煌共接待游客66.77万人次,同比增长10倍以上,“敦煌又现堵骆驼”的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
“约20万游客在月牙泉边和鸣沙山上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西北壮美风光。”敦煌鸣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有霞说。
今年恰逢中秋与国庆双节叠加,充足的假期和浓厚的节庆氛围,让国人的出游热情及消费潜力得到极大释放。文旅消费市场既延续了传统旅游旺季的火热,又在新业态的加持下呈现出满满活力。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国庆假期内,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交通运输部预计,同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1亿人次。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报道称,中国正掀起旅游大潮。“在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中,中国的出游人数创历史新高。”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如是报道。
餐饮住宿预订一空、热门景点人头攒动、中心商圈销售火爆、节庆档大片集中上映……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国家电影局7日发布数据,2023年国庆档电影票房达27.34亿元。
“假期文旅消费呈现出非常强的反弹趋势,再一次证明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韧性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
主打玩法新奇潮流的旅游产品在年轻人中热销,注重旅游中历史文化含量的亲子游受到有娃家庭的青睐,在青山绿水间抚慰日常辛劳的“慢生活”成为中老年客群的“心头好”……这个假期,各式各样的文旅项目满足了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新业态、新场景带来了更有趣味的消费体验。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万峰林景区在假期人气颇高。37岁的马拉松爱好者李华良特意从广东来到这里跑步。“既能欣赏自然美景,又能体会运动之乐。”他说。
这里的赛道设置在乡村、景区之间,能在连绵不绝的山峰、正在秋收的稻田、典雅古朴的少数民族村落间来一场赛跑,别有一番意趣。统计显示,万峰林景区假期接待游客超23.9万人次,累计营业额超5000万元。
在江西婺源县,游客亲手绕伞圈、画伞面,制作油纸伞;在重庆市渝中区,沉浸式戏剧《雾起江州》让观众以“剧中人”的身份参与;在上海零食博物馆,“零食音乐节”让人们享受不仅好玩好看还好吃好听的多重体验。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补齐设施服务短板、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抢抓机遇培育新动能,不断将文旅潜力转变为假日消费活力。
中秋节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30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推出149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69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包括浙江杭州、四川乐山在内的十余条“2023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挖掘历史故事、推出主题演艺、增设高科技项目、添加互动性产品……各地景区也争相创新形式,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事实上,从春节到“五一”,从暑期到刚刚过去的假期,一波波消费热潮让“假日经济”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韧性与潜力的窗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被视作经济风向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最新升至50.2%,重返扩张区间。
“热闹的文旅市场与一系列宏观数据相互映衬,共同展现出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回暖、中国经济活力涌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中国的消费活力也为世界文旅市场带来暖意。据国家移民管理局介绍,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境人员594.8万人次。“双节”假期,国际机票、国际酒店预订量远超去年。
此间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中秋国庆黄金周带来的消费增长,将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关键助力,有助于第四季度乃至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