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对外发布。至此,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钢铁、石化、机械、汽车、轻工业等十大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均已印发实施。
《经济参考报》记者当日从工信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持续做好政策研究储备。同时,加快恢复扩大需求,系统推进5G、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保持稳步扩张态势。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强劲,出口额同比增长52.3%。
“总的看,我国工业经济处于疫后固本培元期,生产恢复过程中有一些曲折,但依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工业经济持续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说。
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重点行业的拉动作用非常大。“我们选取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高的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主要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成左右。”陶青说,稳住这些重点行业,基本上就稳住了工业经济。
记者注意到,一方面,相关举措着力恢复和扩大重点领域需求,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发力。其中,机械行业70%以上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行业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同时也是稳出口的主战场。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说,要加大信贷等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供需对接平台,推进外贸出口提质增效。统筹做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模式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充分释放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需求。
汽车行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力争2023年全年实现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王卫明表示,将落实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和新能源汽车下乡,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研发和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培育汽车出口优势。
另一方面,系列措施着力搭建高质量供给体系,稳产业、育企业、建标准,激发工业增长内生动力。例如,面对电子信息制造业需求不振、预期转弱、增势放缓等挑战,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说,将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薄弱环节突破,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面对电力装备行业部分关键零部件仍存在短板,个别领域产能过剩等挑战,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一级巡视员袁鑫涛表示,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电力装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电力装备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相关政策部署聚焦重点行业分类施策,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将进一步发挥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形成的发展优势,推动重点行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优化升级。”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政策协同落实,加紧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持续做好政策研究储备,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政策精准性、有效性。(经济参考报)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