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数百年的辽河古渡口又重新喧闹起来,六艘用传统工艺打造的平底木船,在悠长的渔家号子声中,从盘锦市西安镇上口子村出发,沿传说中的唐王征东螃蟹架桥故事发生地三岔河、日俄战争古战场古城子,下到百年古镇田台、营口老街,再至盘锦转身向桥头堡辽东湾……
逾千名市民赶到现场,体验大辽河昔日百舸争流的航运盛景。盘锦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明告诉记者,“上口观古今,重现辽河渡”是盘锦新近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重现辽河口昔日繁华的海运,既展示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表达我们对大海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历史上的大辽河古渡口,曾是大辽河沿岸的重要码头,随着河运衰落,繁华早已不再,往日的喧嚣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口口相传的记忆。为了弘扬辽河文明,打造辽河口文化品牌,盘锦辽河绿水湾盛邀中国大工匠——二界沟排船大王张兴华,按传统工艺复原六艘古老木船,并将其投放到绿水湾“大辽河旅游”之中。
“顺河发号”古船从辽河古渡口出发。光明日报记者刘勇摄/光明图片
张兴华是数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优秀传承人,从3月中旬开始,历时1个多月时间,他完整还原了百年前大辽河岸边渔民使用的木船形象,使之与大辽河两岸的秀美风景浑然一体。
据张兴华介绍,考虑到河面的浪花远没有海浪那么大,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浅,所以在设计上避开尖头分水式的行船特点,首次采用了平头、平底、圆尾的设计手法;其次在选材上,在水里的部分比如船骨架、船帮等选用的是落叶松,这种木质硬度好、结实;而船底和甲板则选用的是红松,木质轻还不怕晒。
在造船结构上,考虑到这六艘木船的用途为观光旅游船,所以它们的稳定性要更好,安全系数要更高。张兴华采用了下甲板式的造船方法,将船舶的纵梁由一根增加到了两根,并放在两侧的船帮内。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中国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 新华网